第一靈異現場 33: 第33章
0%
墨書 Inktalez
    (), 0
 
    師弟,這老祖宗的玩意兒不用白不用,用了,還能給他老人家一次造福子孫後代的機會,也不算白瞎了他這兩千多年的智慧!隻不過,這定位儀看上去再精巧,作為外來物裝在青銅盒子上到底還是紮眼,那黑衣人又不是傻子,一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 0
 
    師弟靈機一動,把第一隻定位儀上的暗紅粒子扣下來,偷偷摸摸地塞在青銅盒子長尾雞的眼睛上,讓阿梨隨機測試,發現第二隻定位儀上的暗紅粒子,果然能沿著凹槽移動到最接近師弟的方位,功能並沒有受到影響;但如果,把第一隻粒子放在手背或者衣服裏,再次晃動身體,第二隻定位儀上的粒子卻不起任何反應。 0
 
    由此可見,師弟他們之前的推測是正確的,這種定位儀的定位原理確實是跟粒子與青銅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至於具體是怎樣的一種關聯,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師弟沒必要搞得這麽透徹,就像解數學題,你會用公式就行了,沒必要搞明白這個公式為什麽成立,這都是數學家的事,你把他的工作做了,他也不會把工資劈給你一半。 0
 
    我聽了實在無語,不過這也是師弟的風格,如果要我來解釋,我也未必能解釋得清楚,反倒是會一直糾結在裏麵,跟自己死磕,這一點,倒真是比不上師弟的灑脫。 0
 
    我忽然想起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鬼穀子》中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東漢哲學家王充也曾在其著作《論衡》中提到道:“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0
 
    這裏的“杓”指的就是磁勺,地指“底盤”,大意是,(在然地磁場的作用下)磁盤上的磁勺可以自由移動,(根據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磁勺的勺柄必然自動指向南方。人們就是據此來判別方向的。 0
 
    我聯想到這個是因為,司南地盤的四周也刻有二十四方位,與阿梨描述的定位儀十分相似,並且發明時間也比較接近,都是在秦漢時期,那麽,這兩者之間會不會有什麽聯係?以此為基礎,師弟的“隕石”能否成立? 0
 
    據我所知,隕石是一種外來物,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者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麵而形成的一種帶有特殊磁性的物質。大多數隕石來自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行星帶,也有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按其成分大體可以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以及玻璃隕石。 0
 
    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鐵隕石是非洲納米比亞的戈巴鐵隕石,重約60噸,相當於八頭成年大象的體重總和。 0
 
    而我第一次最近距離接觸隕石,是在中學時期,大概十四五歲。那個年紀的男孩子整不是忙著追求漂亮女生,就是忙著探索宇宙的奧秘,幻想有朝一日能飛上太空,開發新大陸,尋找未知的生命體,拯救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地球,拯救除了自己以外愚昧的全人類!這幾乎是當時所有同齡男孩子共同的奮鬥目標及人生理想。 0
 
    可能是我的成長環境比較特殊,當同齡人隻能從電視節目、科幻雜誌、博物館、文館等第二手資料中開啟崇高的理想之門的時候,我卻能跟師弟一起深入我國關東大地,親臨當年轟動世界的隕石雨故鄉——jl一探究竟。 0
 
    jl市地處東北腹地長白山脈,毗鄰鬆花江畔,三麵鄰水,四麵環山,風水極佳。 0
 
    資料記載,1976年月8日下午點左右,一顆重約4噸的隕石從地球公轉軌道的後方以每秒15—18公裏的相對速度追上地球,在jl市和yj縣附近平原地帶,從而降!伴隨著一陣石破驚的轟鳴,隕石於19公裏的高空發生了一次大爆裂,隨後爆裂接連不斷,大大的隕石碎塊散落下來,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隕石雨。其場麵之宏大、威力之巨猛,隕石重量之巨、數量之多、形狀之奇,千百年來罕為一見。 0
 
    我跟師弟當時接到一個類似於押鏢送貨的任務,人一到蛟河火車站,那邊就有人來接貨了,過程非常順利。我們看時間充裕,便決定留下來玩兩,到附近山上去轉轉,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看看那傳中的jl石隕石。 0
 
    我們這種人大都不喜歡跟著別人的路子走。比方,別人看隕石都是去博物館,我們覺得那沒意思,摸又摸不著,就一塊破石頭,能看出個甚?還是應該深入第一現場。雖然事隔經年,當年那場隕石雨所造成的的地形地貌可能已經發生了翻覆地的變化,不複存在,三千多塊隕石碎塊也被悉數收走列入博物館,我們這個時候再去可能連塊破爛兒都撿不到,但探索發現的樂趣就在於此,前路越是撲所迷離,不可掌控,就越有吸引力。 0
 
    當晚上,我跟師弟就在蛟河火車站附近的快捷酒店落了腳,晚飯是在一個叫“好再來”的露飯館吃的。在這個地方用餐的大部分都是外來客,大家南海北的聚在一起,喝大了就什麽都,反正過了今兒晚上,誰走誰的路,涯海角,各不相幹。 0
 
    我跟師弟當時還是學生模樣,再怎麽裝扮,身上的書卷氣還是很濃,尤其是我,身體還沒來得及發育,個頭還不及師弟高,怎麽看怎麽不像成年人。“好再來”那老板娘也是多事兒,什麽不肯給我們酒喝,她兒子就是這個年紀沒管教好,跟著別人學壞的。 0
 
    我們扭她不過,隻好作罷。不過,也正因為我們沒喝高,這才清清楚楚地聽到了月山的事。 0
 
    坐在我們鄰桌的是兩個70出頭的老頭,但看上去絕對不像70歲,腰板挺得很直,手腳也很利落,皮膚曬得黝黑,後來聽他們話,才知道年輕時候是當兵的。 0
 
    這兩個老頭一個愛悶頭喝酒,一個愛邊喝邊瞎噴,這在露場子吃飯的地方是最平常不過的,誰都愛噴上兩句,誰噴誰的,各不相幹。但奇怪的是,這個老頭一開始話,周圍噴的再熱乎的人,也都漸漸停下來,被老頭的故事吸引了去。 0
 
    “這個嘛……起這個,那可是孩沒娘,來話長了,讓我想一想,這還要從我十五歲的時候,第一次到月山起……”我跟師弟因為與老板娘爭執喝不喝酒的事,錯過了前半截,等跟著大夥聽的時候,老頭已經講到了這裏。 0
 
    ↓認準以下網址其他均為仿冒↓ 0
 
    ()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