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烽火義途》 50: 第五十章
0%
墨書 Inktalez
一聲驚天動地的馬蹄聲打破了戰場的沉寂。趙雲縱馬提槍,如一道白光,殺入袁紹身前。他手中銀槍閃爍如電,寒芒連閃,箭手尚未來得及開弓,便接連倒下數人,鮮血染紅了黃土。袁紹的軍士瞬間崩潰,四處逃竄,馬蹄踐踏間亂作一團。 0
 
袁紹臉色大變,轉身大喊:「穩住陣腳!快!快迎敵!」然而話音未落,公孫瓚的主力軍已從後方如潮水般涌來,趙雲如利箭刺入敵陣,徹底攪亂了袁軍的防線。馬蹄聲與兵器撞擊聲交織成一片,喊殺聲響徹四野。 0
 
田豐見局勢危急,急忙趨近袁紹,低聲急道:「主公,此地不可留,且暫避於那處空牆間,待援軍再戰!」袁紹聞言,臉色鐵青,怒吼道:「大丈夫豈能藏身於牆垣之後苟且偷生!寧可戰死沙場,也不丟吾袁家顏面!」話音剛落,他摘下兜鍪摔於地上,抽出佩刀,高聲下令:「全軍死戰,誓不後退半步!」 0
 
袁紹軍士見主帥如此氣勢,士氣稍振,拼死迎敵。趙雲在亂軍中左右衝殺,銀槍如蛟龍出海,每一擊皆奪命於無形,然而終究孤掌難鳴,數次欲衝至袁紹身前,皆被密集的盾陣與箭雨所擋。正此時,顏良帶領的援軍終於趕至,與袁紹的殘軍合兵,開始反擊。趙雲見敵勢漸強,長槍一擲,刺穿數面盾牌,帶著公孫瓚殺出一條血路,撤回界橋。 0
 
袁紹見趙雲退去,當即指揮大軍追擊。無數袁軍蜂擁而過界橋,擠壓間大批士兵墜入橋下滾滾河流,哀號聲伴隨浪濤拍岸,不絕於耳。袁紹見狀,正得意間,忽聽背後山谷中喊聲四起,戰鼓如雷。遠遠塵土飛揚,轉瞬間,一隊人馬如山洪暴發般席捲而來。 0
 
領頭的三人騎三匹駿馬,手持三般兵器,猶如戰場中的戰神。為首者大喝道:「亂臣賊子袁紹,關雲長在此!」隨後二將亦怒目橫刀,聲如洪鐘:「燕人張翼德,來取爾狗命!」另一人聲音沉穩如磐石:「劉玄德,為天道伐不義者!」 0
 
三將沖入袁紹陣中,刀光劍影間,袁軍防線猶如稻草被割般倒下。袁紹眼見來者如神兵天降,早已魂飛魄散,慌亂中寶刀脫手墜地,連忙勒馬掉頭逃竄,喊道:「退兵!全軍速退!」 0
 
袁紹的殘軍如潮水般後撤,界橋成為死亡陷阱,後有追兵,前有亂流,更多的士兵失足墜河,慘叫聲震耳欲聾。公孫瓚見狀,命軍士收兵,趙雲率部穩住陣腳,袁軍最終狼狽而退。 0
 
回到營寨,公孫瓚攜趙雲前來拜謝玄德三兄弟,聲音哽咽道:「若非賢弟相救,我公孫瓚今日恐已成袁紹刀下亡魂。」他轉身向趙雲,將劉備引薦道:「子龍,這位便是劉玄德,天資過人,堪比古之豪傑。」趙雲拱手為禮,劉備滿面欣喜,握住趙雲的手,連聲道:「得見將軍,真乃三生有幸!」 0
 
消息傳至長安,董卓正在朝堂飲宴,李儒快步上前,低聲道:「袁紹與公孫瓚兩路豪傑,鏖戰於磐河已久,戰火連綿,恐動天下之勢。若丞相假天子詔令,遣使勸和,二人必念恩德,從而歸順丞相,助我壓服天下諸侯。」董卓拍案大笑,抬手道:「妙計!正合我意!」旋即召太傅馬日磾與太僕趙岐入堂,命二人持詔前往河北勸和。 0
 
二人披星戴月,快馬加鞭,行至袁紹軍前。紹早已得報,急率眾將於百里之外迎接,文武齊整,旌旗招展。馬日磾端坐馬上,展詔高聲宣讀:「丞相董卓承天子詔令,念及袁公、公孫公皆為當世名流,兄弟不宜相爭,致使生靈塗炭,今特遣詔勸和,望二公各息兵戈,攜手為國效力。」袁紹一聽,雖心有不甘,仍按兵不動,雙膝跪地拜受詔命。 0
 
翌日,馬日磾與趙岐至公孫瓚營寨,瓚親率部將迎於營門。瓚面露不屑,但仍強作恭敬,遣使持書至袁紹軍,提議停戰。袁紹雖不信其誠,但忌憚董卓勢力,遂回書同意講和。雙方互致書信,握手言和,各自撤兵。馬日磾與趙岐完成使命,得意回長安復命。 0
 
 
公孫瓚班師回鎮,隨即上表朝廷,薦劉玄德為平原相。玄德辭謝不得,終領詔赴任。臨行前,瓚營內,一片寂靜。趙雲策馬趕至營門,見劉備正在整軍,慌忙下馬拜別。玄德見趙雲,忙迎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雙目泛淚:「子龍,吾今日去後,恐難相見,心中不舍,奈何世局使然。」趙雲神情黯然,低聲道:「昔日,我以為公孫瓚乃真英雄,今日方知,終不過與袁紹同類之輩,徒慕虛名而無天下之志!」 0
 
劉備攬住趙雲的雙肩,凝視著他,語氣堅定:「子龍,此非久留之地,然當屈身忍耐。吾堅信,天地之大,定有再相見之日。」趙雲欲言又止,最終長歎一聲:「若真有此日,某當以性命相報!」二人攜手而立,良久不語,直到須別,皆是滿面淚痕。趙雲目送玄德遠去,直至旌旗消失在地平線上,方才黯然轉身回營。 0
 
袁術在南陽聞訊,得知兄長袁紹已得冀州,心中頓生不滿。他斟酌片刻,命人帶詔至冀州,索馬千匹以備軍用。袁紹收到消息,只冷笑一聲,對使者道:「冀州新得,百事待理,馬匹不可輕貸。回告公路,請勿妄求。」使者辭回南陽,將此言一字不差呈於袁術。術得書,怒火中燒,掀案而起,厲聲道:「袁本初,仗冀州之力便目無兄弟!此仇,我必報之!」 0
 
袁術心念電轉,隨即遣人往荊州,向劉表索糧二十萬石。使者恭謹地將請求呈至劉表案前,表捋鬚片刻,冷笑道:「袁術野心勃勃,南陽日益坐大,此糧若貸,豈非助虎為虐?不與也!」當下以言語搪塞,遣使回報。術得知此事,怒不可遏,連聲痛罵:「劉景升懷詐,久與袁紹暗通款曲!表面仁義,實則陰險!待我尋機,定教他悔恨!」他胸中怒火未消,便策畫一計,提筆疾書,遣親信送至江東,欲借刀殺人。 0
 
那書直遞孫堅帳中,堅展開一看,字字銳利如刀,信中云: 0
「吾與公素為同道,然近聞劉表截路攔殺,非其本意,乃吾兄本初暗謀也。今聞二人已議襲江東,公當急興兵伐表。我當乘勢襲本初,兩讎可報,兩州可得。公取荊州,我取冀州,此良機不可誤也!」 0
 
孫堅接到書信後,怒不可遏,猛地拍案而起,吼道:「這劉表可恨至極!當初擋我歸路,差點要了我的命。如今不趁機報仇,更待何時!」他轉身點燃帳內的燭火,召集程普、黃蓋、韓當等諸將共商對策。 0
 
程普沉思片刻,抱拳道:「主公,袁術的信不可全信。他一向狡詐多謀,這書信恐是挑撥之計。萬一中計,江東大局恐難保全。」黃蓋也跟著說:「劉表固守荊襄,地勢險峻。若要開戰,必須仔細籌劃,切勿讓江東有任何破綻。」 0
 
孫堅環顧帳中諸將,冷笑著說:「我孫堅可不是替袁術賣命,而是為江東雪恥!這仇早就該報,豈能再忍!劉表縱有險地可守,難道我江東的男兒會懼怕區區山川地勢?」說罷,孫堅命令黃蓋道:「你立刻率人前往江邊,準備戰船,裝滿兵器和糧草。大船專備戰馬,讓將士們提前操練,隨時準備渡江迎敵!」黃蓋毫不猶豫地領命,快步離開。孫堅目光炯炯,拳頭緊握,聲音如雷:「我必率大軍親征,誅劉表以雪此恥!」 0
 
不久,孫堅的軍備迅速展開,江面上戰船林立,如同巨龍游弋,刀戟與弓弩的寒光閃爍在甲板上。將士們身披甲胄,氣勢如虹。江邊的旗幟迎風招展,戰鼓低沉如雷,彷彿預告一場腥風血雨即將來臨。 0
 
此時的荊州襄陽,一名探子匆匆奔入,跪地稟報:「孫堅正在江邊操練兵馬,糧草與船隻已全部準備妥當,隨時可能渡江而來!」劉表聽罷,臉色頓時陰沉,立刻召集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入帳議事。 0
 
蒯良從容不迫地站出來,輕拂衣袖,說道:「主公大可不必擔心。孫堅雖然勇猛,但渡江作戰,無疑要受地勢制約。可以命黃祖率江夏兵馬扼守江岸險要處,截斷他的進路。同時,主公率荊襄主力軍隊作為後援,裡應外合,便可令孫堅無法立足。」 0
 
 
劉表聽後,神色稍有緩和,拍案說:「英度之策正合我意!」他轉向身材魁梧、滿臉橫肉的黃祖,語氣低沉而堅定:「黃祖,我命你率領江夏兵馬,嚴防孫堅,務必將他阻於江面!」黃祖起身領命,手拂腰間戰刀,大步走出帳外。 0
 
不久,江夏兵馬已經在江岸布下天羅地網。旗幟遮天蔽日,刀槍如林,將整條江面守得滴水不漏。與此同時,劉表親自率領荊襄大軍在後方集結。戰鼓雷鳴,殺氣彌漫襄陽,戰爭的陰影籠罩著整片土地,一場決戰一觸即發。 0
 
 
目錄

評論 0

閱讀設定

文字大小
-
18
+
  • Amy
  • Mary
  • John
  • Smith
  •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