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张志刚敏锐的嗅到一种味道,那是金钱特有的铜臭味。
能以草莽之身,出人头地,张志刚的商业嗅觉绝对算得上过人。
何舟掐灭烟头,看着他淡淡道,“老张,你说,那个骗子,有没有可能骗的不止你一个?”
“啊?我在鹏城的时候,遇到了好几个被同样套路骗的老板。”
张志刚若有所思,“莫非这里边还能做什么文章?”
“简单,假戏真做不就完了!”
何舟嘴角勾了勾道,“你现在就搜罗搜罗,看看还剩下多少家底,然后找市电视台、省台,各大报社,就说你们饮料厂力压一众国际大牌饮料,为国争光,荣获环太平洋国际饮品展销会金奖。”
“啊?万一露陷了怎么办?”张志刚双腿有点发抖,慌得不行。
如果真的获奖了,那他肯定有胆子到处抖威风,可现在不是差点连底裤抖被骗了嘛。
更何况,这种事情,迟早会传开的,万一被恼羞成怒的地方政府秋后算账怎么办?
“你多虑了。”何舟翘了翘二郎腿,“市政府怎么可能会把这么丢脸的事情到处宣扬。”
反正他记得某段时间,一些厂家扎堆‘获奖’,奖项一个比一个高大山,广告打得震天响,把淳朴的老百姓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信以为真,纷纷掏钱买这些垃圾产品。
那么多的例子摆在那儿,只要饮料厂的效益好起来,地方政府不说给多大扶持,可装聋作哑还是不成问题的。
张志刚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
“你说,是这个道理不?”何舟信心满满道。
这个年代的人胆子都是大得出奇,一个二个不要命。
比如,某地就有人胆子大到冒充‘钦差大臣’,利用信息沟通的不便利,唬得地方上的领导心肝剧颤,恨不得纳头便拜。
而且这些人,还是流窜作案,把地方事务搞得一塌糊涂......
这股风潮之所以如此盛行,如此让地方官员入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焦点访谈》的热播。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焦点访谈》就是今年4月1日开播的。
《焦点访谈》的节目标志是一只仿佛可以看见一切,洞察一切,让一切黑暗无处藏匿的眼睛。
这是代表着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
可以说,《焦点访谈》的这只眼睛,让无数的贪官污吏,不法商人闻风丧胆,一些基层领导一听说《焦点访谈》的记者来暗访,第一反应就是“完了!”。
这个节目已经不是收视长虹可以解释的了。
巅峰时期,全国上下每天都有上亿观众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收视率可能仅仅略迅春晚一头。
当然,这个春晚是指这个时期的春晚,可不是后世那个收视率已经惨不忍睹,靠着各种扫码五福、微信红包之类的强撑的收视率可以相比的。
《焦点访谈》从一开始的选题宗旨就相当高大上,昭示它的不一般: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而且,《焦点访谈》也一向彪炳“用事实说话”。
为了征集线索,《焦点访谈》还特意开辟了舆情反应通道,承诺同一类现象,如果连续三天存在,每天观众反应线索超过50件,节目组就会建档立案,特派记者,开启明察暗访工作。
也因此,《焦点访谈》在底层百姓的眼里,简直就是青天大老爷在世。
因为,这是他们传递声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比什么上访、闹事之类的,管用太多了!
真正的‘上访专业户’都知道,靠上访是绝对得不到结果的。
且不说信访局的工作只是接待上访人员,记录反映的内容,没有丝毫的决策,工作人员各种消极怠工,在无形中就为信访工作增添了阻碍。
此外,基层为了防范、阻挠上访,也是各种花样百出,无法无天。
“是是是,”张志刚忙不迭道,粗糙的双手下意识地摩梭着裤子,“可是,我现在已经没有打广告的钱了啊!”
何舟翻了个白眼,“你们厂子的饮料不是刚获得了环太平洋国际饮品展销会金奖吗?”
“那我给你出个主意,你拿着这些材料去和银行谈,就说要扩大生产,要大搞营销,让他们给你贷款。”
银行是最现实的,从来只会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
它往往热衷于想方设法给不缺钱的大企业放贷,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向来都是没有几分好颜色。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银行坏账问题,贷给不缺钱的大企业,不怕他们还不起,贷给中小企业,时刻得担心对方会不会倒闭乃至卷款跑路。
只不过,银行的这点小心思,在某个时期被脑洞大开的杰克马把握得死死的,疯狂向银行借贷,转头又把从银行钱再贷给商家和消费者,几乎做了一笔无本生意,却可以赚得盘满钵满。
其他互联网企业一看,哟呵,不能吃亏,立马向银行家贷款,利用自身海量用户的消费大数据,定向推出各种消费贷、创业贷!
总之,在何舟穿越之前,天朝的互联网几乎已经沦为甭管主业是什么,放贷都是互联网企业的尽头程度......
评论 0 则